很多朋友佩服日本人在今次地震災難後表現異常的鎮靜、有秩序;認為是有質素的表現。鎮靜、有秩序,說得一點都不假。君不見我國群眾人流一多,無論是世博盛事,或黑雨颱風,盡皆出現仿災難性慌亂現象,秩序全無,排隊欠奉,自我檢點,整潔清場更屬夢話。
在世界中心呼喚你主題曲
但日本人這種素質是有原因的。歷史學家黃仁宇認為,地理條件和歷史的發展極有關係。日本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早於二十世紀初便有學者,以「島國根性」來形容日本人。所謂「島國根性」,主要是指他們固步自封,服從集團和安於天命的民族性。其中安於天命是因為日本四面環海,每逢遇上地震、海嘯、颱風或火山爆發等災難時,沒有逃生出路所致。諷刺的是,日本又同時處於地震帶、地震災害經常發生。這些地理因素,令日本人培養出一種敬畏自然、順應天命的性格。日本人從小學習如何應付地震,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天災人禍,如何培養憂患意識等等。
美國人類學者Ruth Benedict在 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中認為日本人具有「恥感文化」。「恥感文化」是指以外在個別狀況為參照基準,强調自我調整、自我控制的一種文化。這種心態基於日本人重視別人看自己的眼光,加上日本的島國屬性是强調日本人的自尊心極强,一旦發現自己沒有身邊的人出色,就會倍感恥辱。因為日本人是“為別人的看法”而活,他們不允許自己的民族被看扁,自己被別人看扁。所以就算危難關頭,都要「為別人的看法而做好自己」,絕不能給人作抨擊的笑柄。
無論是「恥感文化」或「島國根性」,這些日本的民族性和文化特質;難說上好與壞,對與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