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做茶葉蛋,比起香醇的味道,我更加享受剝開龜裂蛋殼後,看到那均勻色澤時的完滿感覺。在三聯打書釘時,翻到黃桐的《人生就像茶葉蛋,有裂痕才入味》,覺得很有意思,但最終沒有買下。到圖書館去測試一下運氣,竟然隨便就找到。很喜歡他寫的心靈小語:
生命的傷痕,讓人生更入味
若現在的你人生一切順遂,我替你欣喜;若現在的你正飽受現實磨難,我替你祈禱。更請你相信,「天下沒有白受的苦」,人生中的種種考驗終會過去,如同落花化為春泥,孕育出加倍豐盛、美妙的生命﹗
與其逃避痛苦,不如學習如何與它共處
當你感到痛苦,甚至感到絶望的時候,請試著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相同的人生吧﹗這麼做能讓我們看到截然不同的人生風景,從中發掘值得奮鬥的力量。
如果人生中一些遺憾無法轉變,那麼,我們只能選擇釋懷,試著與它共存;然後最終我們將學會「放下」。當我們放下的時候,生命也自然地綻放了﹗
只要家還在,就是幸福
很多人習慣性地抱怨自己不幸,卻從來沒有察覺,幸福其實一直都在身邊 – 因為,只要「家」還在,只要我們還擁有「愛」,就已經是老天最寶貴的恩賜。
最美麗的心,就是同理心
最能展現一個人教養、內涵的情操,莫過於同理心。一個人的同理心或許很微小,但眾人若能一起發揮同理心,就可以成為提升社會的驚人力量﹗
快樂小鎮在何方?
世上有什麼東西,是分給別人不會減少,自己反而愈來愈多?答案就是怏樂﹗對身邊的人多一點關懷、多一點善意,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在過程中揮別了憂鬱,提升了快樂指數﹗
如果「此路不通」,那就換條路走
很多人希望伴侶,孩子改正缺點,於是日復一日說一樣的話、發一樣的脾氣………結果都是徒勞無功,只讓自己感到心力交瘁。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換個方法」?溝通方式改變了,結果也才能跟著改變﹗
煩惱其實不存在於外界,而是源自我們的心
我們都是平凡人,因此很難做到斷絶煩惱的工夫,但我們卻可以提醒自己放下煩惱,讓煩惱對情緒的傷害減到最低﹗
人生的兩個包袱
如果仇恨不能讓昨天變得更好,只會讓明天變得更糟,那麼仇恨就沒有任意義,只是徒然折磨自己罷了﹗若能停止咀嚼痛苦,把目光放在快樂的事物上,我們就能漸漸忘記過去的陰霾,看到明天的希望﹗
完美其實從來不存在
面對我們所愛的人,喜歡他們的長處之餘,更該包容、接受他的短處;與其不斷批評,不如多幾聲讚美 – 這才是讓「愛」永遠「保鮮」的方式。
別讓「信念」淪為「執念」
生命中如果有太多堅持,那麼我們的「信念」時常會變成「執念」,讓自己痛苦不已。既然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不如讓自己多一點彈性,懂得伸縮自如的人,往往比較快樂﹗
你對,不代表他錯
這世界有千萬個人,就會有千萬種想法,你認為正確的事,別人未必會同意,反之亦然。試著做一個更包容、更有雅量的人,我們就能大大地拓展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生命。
讓優點消減缺點
我們身旁的人,常會有讓我們難以忍受的缺點。然而急急地指責對方,往往不會讓缺點消失,只會引發不必會的衝突。試著發覺對方的優點並加以鼓勵,其實才是更事半功倍的聰明方法﹗
Circle of Life - Lion King
是否覺得似曾相識呢?是否覺得有點你我他的模樣呢?告訴大家,這不是給你們看的,是給自己看的。共勉之……
雖然這都是老生常談的道理,但是如多看多咀嚼它們,當自己遇到困擾時,便可用它們提點自己。
ReplyDelete這本書是在妳家附近圖書館借的嗎?想不到妳可以借到中文書看!
Of course, so many chinese books.
ReplyDeleteHaha, I also borrowed "Boys over flowers" manga !!!!
wow... any different from Hong Kong! haha! You can go shopping at Aberdeen Centre, you can eat Taiwanese beef noddle, you can borrow Chinese book at public library.
ReplyDelete"Boys over flowers" manga with Chinese or Japanese words? I think maybe manga is better TV series although I never read the original manga.
Manga in English but I found Japanese too.
ReplyDeleteCanada is a multicultural country and the city where I am living is basically a modern China town.
For Chinese speaking adults like me, it is very convenient. Luckily, my kids tend to use English even when they were still in HK.